正在刷剧,突然收到小姨的微信,一句“在吗?”让我背后发凉,回想一番,我最近也没做什么呀。
紧接着又收到: 哦吼~这不我们追星一族道上黑话么? 我小姨啥时候这么新潮了,不等我回,她又发过来一条信息。 啊?偷看孩子日记,然后寻求破译人员?? 现在00后流行用网络语写日记了?果然是“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。”这事我们90后没少干,十多年前的网络论坛,天光暗淡日月无光,直至非主流家族带领火星文杀出一条血路,吙煋攵詠遠“閃耀”茬囚類語訁夜涳ф,我和小伙伴们也是在无数个夜晚,挑灯夜战文思泉涌,用火星文写尽少年心事。 为什么会有网络用语? 不论是90后的“火星文”还是00后的“nbcs”,它们的使用场景、使用目的、构成几乎相同,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社交标记,00后也不例外。 火星文是由繁体中文、日文、韩文、英文、古文字、表情符号组合而成的字体。诞生于台湾,学生们用自创的“文字”进行加密交流以免被老师、家长截获并破译。互联网普及以后,大量年轻群体也成为忠实的网友。火星文于是作为一种网络次文化而出现。青少年的同龄认同心理,游戏心理,标榜自我的个性使得火星文得以流行。 00后全网应用消费现状是以泛娱乐为主流,这一现象体现在他们更青睐社交,视频,游戏等,而社交性,超流行,个性化,是00后用户最看重的三大特征。恰好“网络用语”突破陈规,新潮又幽默,刚好网络本身又具有隐秘性、匿名性的特点,因此,用“网络语言”放肆表达,展现自我也可以理解。 网络用语由什么构成? 在新媒体、短视频、二次元、粉丝圈等多种文化的碰撞冲击下,00后“黑话”就从二次元圈子中诞生,进而衍生到饭圈,游戏直播等,由此可见,00后的“黑话”主要来源并不复杂,主要由几个垂直圈层延展而来:饭圈(追星),游戏,二次元。 网络用语主要构成: 1. 表情符号 2. 语码混用,如“打call”(支持喜欢)“酒8”(酒吧) 3. 谐音类,如“无fuck可说”(无话可说)使聊天富有个性且更有意思 4. 缩写类,如“DD”(弟弟)、“nbcs”(no body cares无人在意)、“扩列”(扩充聊天列表,即“加个好友”) 为什么会有字母缩略以及看不懂的新词呢? 1 为了避免在讨论时不小心涉及敏感词汇、从而被社交媒体屏蔽 2 为了避免黑粉恶意重伤自己的偶像,所以粉丝圈内部都会使用字母缩写代替偶像的名字 3 “圈子语言”的要求,说得出一两个“专业术语”能很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圈子、社区、群体 这里是一些00后“黑话”对照表 TA为什么要用网络用语写日记? 肯定是因为不想被看到啊! 2004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《儿童的秘密——秘密、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》一书,书里展示了“隐私”和“秘密”是如何帮助孩子形成一种自我感、责任感,以及自主性和人际交往间的亲密性,“秘密”不只体现了当事人与其自我或其内心世界之间的关系,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。 当孩子拥有“秘密”,意味着孩子拥有了自我意识,开始思考以及判断,“写日记”是他们开启自我对话的渠道之一,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,身体成人了,但心理仍是孩子,思考方式以及对事物看法片面且矛盾。 更关键的是,当孩子拥有了不能分享的秘密,他愿意将这些记录在日记本里,至少说明现在的环境对他来说相对安全,而小表妹用网络语言写日记,大概率是小姨偷看日记不是偶尔,而是经常,且已经被发现,因此,日记不光“藏”起来,还用网络语言“加密”了。 就像猫鼠游戏似的,“你以为我发现不了,其实我早就发现了”。 而被家长看了日记又是怎样一种体验?我在某乎上找到了答案。 记录本身就是一种情绪转移和宣泄,等到孩子不再写日记,表面上风平浪静,其实所有的秘密和情绪都藏在内心,不知道在哪一个时刻嫌弃惊涛骇浪。因为日记引发的信任危机,再由信任危机导致沟通中断,孩子的“问题”才大。 当孩子用网络用语写日记,这是时代赋予孩子们的表达方式,这不是问题,很正常,应当尊重;当你发现孩子用网络用语写日记,这才是问题,前者只是时代和群体在个人表达上留下的些微印记,后者却影响到孩子安全感的边界。 家长朋友们,我们不妨回想一下,我们自己学生时代的日记,是不是写满了年龄和时代的符号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