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,运动对孩子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,趁着暑假不少家长也会给孩子报游泳、篮球、羽毛球、网球等运动项目,一来可以缓解学习上的压力,填补运动不足,二来可以塑造积极性格,并且能够帮助孩子养成坚持的习惯,保持更好的状态迎接学习。
由于时间冲突使得家长无法时刻陪在孩子身边,或者因为孩子学习压力大,导致没有太多时间进行自主的体育锻炼,渐渐地家长和孩子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些做法和想法,例如:
优先考虑学习,运动可以往后挪
日常的运动锻炼对学习没有太多帮助
其实人运动时所激活的脑部区域,在很大程度上和认知活动的大脑区域是重合的,爱运动的孩子,认知能力通常也不会差噢!
误区一
体育“硬不硬”无所谓,
但学习一定要过硬?
我们经常会用这么一句话来形容体育生,那就是“头脑简单,四肢发达”,这句话不仅错误,而且容易产生误导。
NO~NO~NO~
其实经常参加锻炼的孩子,在智力和反应方面要高于未参加运动的同龄人,为什么呢?
运动中可以促使大脑的供氧能力,以维持头脑的高速运转,从而进行复杂的脑区域活动。哈佛大学的“脑计划”研究中心发现,在儿童成长过程中,运动可以明显增加大脑神经纤维、树突、突触的数量,促进大脑的发育。
案例
一位正在准备高考的考生小凡,每天由于不断的刷题把自己搞得晕头转向,解题出现困难时就容易出现紧张、焦虑情绪,甚至失眠的的情况,于是他开始尝试了“自我放松疗法”。当自己感觉到头昏脑涨或者解题没有思路时,就去操场或者开放的场所慢跑15分钟,回来休息后头脑立马清醒,原没有解题思路的题目也重新找到了新方法,记忆力、专注力也变得更强了。
误区二
运动和学习哪个优先?
家长:学习!
NO~NO~NO~
这也是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比运动重要的理由,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一句话来概括:“学习固然重要,但运动是基础。”
案例
芝加哥附近有一所中学实行“零时”体育计划,在还未正式上课前,让学生早7点到校,跑步、拉伸,要运动到学生的心跳达到最高值或最大摄氧量的70%,才开始上课。一开始家长极力反对,孩子本来就不愿早起,然后又去操场跑步,进教室还能好好学习吗?
结果发现:学生不仅不累反而更清醒了,上课的气氛比以前好,记忆力、专注力增强。为什么会这样?
这是由于运动时会产生多巴胺、血清素及正肾上腺素,这三种神经传导都和学习紧密相关。其中多巴胺是产生兴奋感的因子,血清素跟我们的情绪和记忆有直接关系,而正肾上腺素跟注意力有直接关系。所以学生心情愉悦、上课专注力高、气氛好、学得快、更有自信心...等,这些与运动有着直接的联系。
同时,运动也是孩子坏情绪的有效宣泄渠道。
误区三
将来又不去参加比赛,
有必要多运动么?
NO~NO~NO~
当下家长对孩子的体育重视程度并没有高于学习,更有家长认为课外运动只是一项放松的娱乐项目,只要保证学生基础的身体健康即可。其实这种思想观念是非常错误的,朋友的孩子写了一封很长的投诉信,向我诉说初中三年级的痛苦。最令他不能容忍的就是他们学校挪用体育课的时间来学习,孩子的妈妈不肯让他放学后留在学校打篮球,要他节省点体力回来继续看书。父母正在剥夺了他唯一的乐趣。
我们发现,很多父母都有这种思想,以为运动时浪费时间和精力,又不是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,即便参加体育项目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,于是对孩子的需求转移到“好好念书”上。
近期,我们也做了一个相关的实验研究,抽取500名学生运动和学业成绩,发现每天上一个小时体育课的孩子在考试成绩上会更好。这其实可以证明运动跟情绪有关,运动不仅可以让人亢奋,也会阻止负面情绪的出现。
就比如打篮球,它同时需要眼睛、手、脚、身体核心等的决策。当球拿到手上时,大脑会自动分析以及根据场景作出决策,到底是投篮?还是传球,并且需要在非常快的时间内作出决定,否则你到手的球也许会落入其他人手中。所以鼓励孩子运动其实是促进他大脑功能的整合,对他的应变能力有很大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