拜年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个活动, 礼貌问候,热情寒暄, 更是大人间必备的技能。 可对于有些父母来说,原本在家里能说会道的孩子,带到外面就仿佛变了一个人,话少人高冷,有的怯生生地躲在大人背后,连一声招呼都不愿意打,显得很“没有礼貌”。 不少父母都觉得,自己的孩子在外表现得落落大方,得到亲朋好友的称赞,说明自己教子有方。如若不然,亲朋们难免有些扫兴,自己面子上也挂不住。 可如果父母知道孩子这些表现背后的原因,就不会只顾自己的面子,而更愿意照顾孩子的心理了。 不爱打招呼的孩子…… 去年春节放假回老家,我在街上遇到老同学。她正带着8岁的儿子玩,见到我,就催孩子打招呼。 快叫阿姨好。 你这孩子,在家一天嘴都不带停的,怎么出来让你叫个人就成哑巴了?你平时的机灵劲哪去了? 孩子被这么一催,不但没有打招呼,反而躲到妈妈身后,怯生生地露出半边脸来。 快和阿姨说新年好,要不多没礼貌,妈妈不喜欢你这样,再这样新买的玩具送给别的小朋友算了,反正你这么不听话。 孩子不爱打招呼。无论怎么引导,孩子就是金口难开。 朋友不好意思地说,孩子不喜欢打招呼,让她犯了愁。 其实,身边不少孩子都有这样的情况,大一点的孩子还容易对父母表现出逆反情绪。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? 孩子不拜年,是自我保护 在成人看来,打招呼、拜年仅是一句话的事儿,但是在孩子眼里,我给你拜年意味着我愿意靠近你、信任你。但除了身边经常得见的亲人外,一年见一两次的亲戚朋友,对孩子而言,跟“陌生人”没什么两样,让他如何一见面就亲近得起来。 孩子有自己的“安检雷达”,他会自动检测你是否值得交往。正是这种“安检雷达”保护孩子,让他对人经过观察,不至于见到陌生人就主动打招呼。 我不认识他,我为什么要打招呼? 在有些孩子心里,只对自己认识的人打招呼。 对陌生人的亲近有焦虑、有恐惧,会紧张并出现抗拒防卫的心理,这是人类生存的本能,而这些在敏感真实的孩子们身上有最鲜明的体现。这并没有不好,毕竟孩子的自我保护,一旦被破坏,孩子在外面面临的风险就更大了。 如果没有正视孩子的情感,总要求孩子见到人必须打招呼,过年必须去亲戚家拜年,但是从来不考虑孩子底层的感受,做不到就予以批评,造成他的心理负担,这些行为都悄悄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,损伤亲子之间的关系。 以孩子的自尊心为代价,换取亲戚的赞赏是不值当的。 那么,如何让孩子愿意拜年呢? 如何让孩子愿意拜年? 事先和孩子做好预热和铺垫 大多数父母忽略了孩子对于安全感和秩序感的追求,孩子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里,会自动开启“探测器”,去观察陌生的环境,以及他恐惧和害怕的部分。 父母如果提前做好铺垫,告知接下来大人的安排,和可能会发生的事,可以帮助孩子消除陌生感和未知感,更顺利地融入到当前的环境里。 比如:先给孩子看看亲戚朋友的照片,并提前告知明天某某要来我们家做客;或者说明我们出去玩会与某某见面,告诉孩子可以和对方怎么相处,让孩子有更好的心理准备。 接纳孩子 尊重孩子的节奏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,经常当父母带孩子去亲戚家玩时,孩子刚开始不会叫人。 等他玩了一会儿后,就会主动叫人,或者是走的时候在路上叫,这不是他们反应慢,而是他和亲戚变熟悉了。 每个孩子的气质类型、性格特点,社交方式都非常不一样,他一开始不认识那人,所以不叫;玩了一会儿后,发现他还不错,就主动叫了。孩子会区分好坏,会叫时自然会叫。 去亲戚家拜年也是如此,一进门就叫孩子拜年,那是强人所难,不如先让他多玩下,关系熟了之后再叫他拜年,就容易接受了。 如果我们强行推着孩子往前走,和他说:你怎么还不打招呼?快点,半天了,你怎么这么害羞?这个时候反而会打消孩子社交的积极性。 做好示范 启用“温度计”,提升社交能力 父母见到陌生人的时候,可以先示范:新年快乐,非常欢迎你来我们家做客! 等孩子也慢慢的熟悉起来,做好准备再跟别人互动,孩子更有心理适应期。 想要大人孩子一起过一个快乐、平安、祥和的年,父母需要给孩子的社交做一个慢慢的升温。 跟孩子用大人示范、互动铺垫、情感升温的三步走的“温度计”方式,在陌生的环境中耐心地陪伴孩子,和他一起面对周围的环境,逐步地协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,而不是突然一下子把孩子暴露在不同年龄的混龄社交,或者是力量悬殊的社交,甚至是完全陌生的各种状况突发的亲戚社交。 It’s at the end 写在最后 学会尊重并接纳孩子,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,才能在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加温暖的成长环境。 家长们,这个春节,你还有什么提升孩子社交力的好方法?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