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教育工作以来,我听到的与家长有关的最多的话题就是“焦虑”。近些年来,这个词的高频出现在一定意义上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。有不少教育界同行,在面临自己孩子的问题时,也开始怀疑所学和经验,加入到了“焦虑”的行列。
● 14岁少年被母亲在学校打耳光后跳楼——悲剧发生在糟糕的亲子沟通中
● “拖延症”、手机成瘾、一谈学习又吼又叫——家无一日安宁之日
● 不能输给别人家的孩子——砸锅卖铁只为孩子
● 孩子到底该怎么管——请快点给我最直接的、拿来就可以用的方法
疯狂的焦虑、不停地发问,你好像好久都保持着这样的状态,却从来没有停下来思考:你是父母,仅此而已!
你那么烦躁,不仅让你的孩子长久以来替你承担了“不争气”的“罪名”,也许更多的是因为你太在乎你那张“面子”!
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但你不是“老师”。
请把传道、授业、解惑的主要工作交给TA的老师。
你要摆正位置,定好位置,安静而平和地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和一份支持,陪孩子一起成长。直到你的孩子离开校园,不再有“老师”的地方和时刻,孩子依旧能独立生存与发展。
那位被美国两任总统赞誉为“伟大的母亲”、一生培养了13个博士的中国妈妈——王淑贞女士,也许是我们父母最好的样子。
因此,用焦虑和发问的时间建一座城堡,做孩子的榜样——
你焦躁不安,孩子自然不会无动于衷,甚至会失去安全感;
你不信任孩子,孩子自然不会信任你,还会自卑敏感;
你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好,孩子也觉得别人家的父母好;
你优秀,孩子自然优秀;
你多才多艺,孩子自然才气出众;
你爱读书,孩子读书便如呼吸般自然;
你稳重,孩子自然持重大气。
你总在发问:孩子为何不好?孩子问题的根源在哪里?怎样才能让TA变得优秀?
但你很少反思:我有什么问题?我需要哪些改变才可以帮助到孩子?
周末晚上和做教师工作的学生小苏,聊起家庭教育,她特别感慨地说:“我终于明白您前几年对我说的,父母的陪伴关乎一个孩子的生命健康。”
她讲述了一个案例,班上的一个女生因长期缺乏父母陪伴,从阳光开朗到沉默寡言,几次轻生未果,但状态极差,最终无法参加今年的中考,只能呆在家中,未来一片茫然。
这期间,那对平日里忙得没有时间陪伴女儿的父母,因为孩子初中三年的问题,全程停下来整整一年不工作陪伴孩子,但最终结果也只能如此无奈。
在教育上你曾经亏空下的,未来你都需要翻倍地还回来。但,相对于孩子的健康而言,这“补”来的“关注”往往也只是杯水车薪。
记得上周在面试一位应聘者,我问了她一个问题:现实中,好多父母抱得了砖头就抱不了孩子。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?
她这样回答我:
没有时间陪伴,不代表不能精神上支持。孩子在一件事需要父母帮忙做决定时,你可以做一个支持者,哪怕是电话那头;没有很多的时间陪伴,能否在你和孩子共有的5分钟里,你心无旁骛地去陪伴孩子,看到孩子、看到孩子的需要、看到孩子的情绪,这样即可。
陪伴孩子,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全心全意。
为人父母者,此刻一个重任——做给孩子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