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学生,是心理发展与性格塑造的重要阶段,孩子们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、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长时期,他们的许多心理问题,常常因为家长望子成龙心切,但教育方法不得当而导致感到无助、焦虑、烦躁、情绪化。
有的孩子把情绪隐藏在心灵深处,有的表现为与师长对抗,有的孩子成绩如同做过山车,有的孩子行为“出格”,于是这样的家长和孩子焦虑不安,亲子关系紧张,倍受煎熬,甚至走到不可挽回的地步。
03 孩子缺少倾诉,内心孤单
每个人都是渴望倾诉的。倾诉,是一种很有效的减压方式。然而,小东的性格极其内向,自我封闭严重,平时几乎不与外界交流。因此,他所有的负面情绪都会被压抑在内心,长久下去,他是无法承重的。
面对孩子种种状态,父母应该及时观察到他的一切细微变化和情绪波动,主动与他交流,与他共同分担一些压力,并且为孩子创造与外界链接的机会,鼓励和引导TA与他人交流,从而了解更多外界的未知,连结更多的信息,消除因“无知”而产生的畏惧心理,获得支持的力量。
04 过分压抑自我,内心失衡
虚荣心、嫉妒心、私心、开玩笑、去小卖部购物、和异性说话、双休日出去玩耍,这些很正常的心态和表现,在小东看来,就是一种“罪过”,这是父亲明令禁止的,这些都沉甸甸的压在他心头。
还记得在一次聊天时,他说“所有的人都认为我听话、爱学习、不捣蛋,还说我是好学生。可是,谁也不知道我的内心有多痛苦。我不喜欢别人有好东西,为什么我就没有?!我要得到我想要的一切!为什么女孩子不喜欢我,只喜欢帅哥?!为什么我对女孩子总有非分之想?!谁都比我干净、谁都比我强!我……”一时间他泣不成声,竟然放声大哭起来。
从小东的讲述中,我们可以感受到,小东压抑感过重,又因不善与人沟通,信息不够流通,极度缺乏对自己、对他人和对外界的客观认知。
小东总是竭力去压制一个孩子正常的想法和需求,越压制,反而在大脑中呈现得越清晰,这让他觉得很是痛苦。长期的心理压抑,引发了内心的过度焦虑,自己在同龄人中的不合时宜的行为令他严重缺乏自我认同和归属感,于是他常常妄自菲薄、自暴自弃、狂躁不安,失去了一个少年应有的朝气蓬勃。
一个人若是长期处于压抑状态,总是对自己不满意,常常自责、自怨、自卑,却又总是对自己要求苛刻,而往往事与愿违,于是就和自己过不去,结果自己的心理处于失衡状态。
做家访时,我见到了小东的父母,对于小东的状态和表现,父母很惊讶,也很自责。小东的父母都是很和善的人,他们对孩子的责骂,往往是望子成龙心切,但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。他们认为“打骂”是“成才”的必须步骤。
但是他们很愿意接受意见和做改变——爸爸的行动是学着理解和接纳小东,改变说话的语气和方式;妈妈的行动是,作小东的“树洞”,给TA一个安全的倾诉环境和释放空间;妹妹的行动是每天回来多与哥哥交流。
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,小东这个曾经愁眉不展的焦虑男孩,慢慢变得开始尝试主动与他人交流,后来开始和同伴们在一起有说有笑,参与班级的活动,自信开朗了不少,学会倾诉和交流的他,散发着少年的阳光气质和男孩子特有的坚毅。
据小东说,他的父母也有了很大改变,对他不再苛责,而是以尊重与鼓励的方式与他相处。我发自内心地为这一家子的成长和变化感到欣慰和快乐。
那年教师节,我收到了小东的短信,上面写道:
敬爱的老师,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发短信。生活原来如此美好,我报名参加了学校艺术节演出,您一定要来观看。谢谢您救赎了我的灵魂,还给我一片阳光。”小东的成绩仍然很好,而且比从前更稳定。后来,小东考上了重点大学。有几次他跑来我家跟我聊天,讲述他们学校的轶事,眼里透露出青春的光芒。
现在的小东是一名青年了,朝气蓬勃,阳光帅气。
我们要坚信:放手支持,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!
对于一个孩子生命影响最为强大、深刻和深远的永远是家庭教育。家庭教育越接近合理和科学,越有益于孩子成长发展。它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根基。身体健康与否,眼睛可以察觉到;而心理健康,是要用心来察觉。
我们很多父母,往往望子成龙心切,一不小心就心急火燎地替孩子担忧、替孩子包办,只为“确保”TA人生征途一路长途;往往适得其反,事与愿违。
愿每位父母都能拂去忙碌的尘埃,留一点理解和耐心放在家和孩子身上,陪他们健康成长;更要让自己放松一点,给自己一点空间,远望生活,远望未来,和孩子和解,和自己和解,和整个世界和解。
成长袋
“自我认同感(self-identity)”,又译为“自我同一性”,指一个人由于其所处的结构角色位置或TA经常从事的特定行为而对自己的自我概念、自我参照认知或自我定义。
艾里克森在1958年提出同一性发展理论(Theory of identity development)。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,自我的基本功能是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。自我认同感是一个复杂的内部状态,它包括了我们的个体感、唯一感、完整感以及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性。
认同的形成是青少年时期不断探索和承诺的结果。通过探索和承诺,个体可以在以后重要的认同领域(如性别、宗教、职业等)中获得承诺和决策能力。如果个体不能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,则出现自我认同危机,即不能确定自己是谁,不能确定自己的价值,生活的意义或生活方向。